内容摘要:上海碳足迹管理注册需要环评报告吗?关联性解析环评报告与碳足迹管理的政策关联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明确规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必须包含碳排放评价章节,覆盖二氧化碳、甲烷等七类温室气体的核算。202...
环评报告与碳足迹管理的政策关联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明确规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必须包含碳排放评价章节,覆盖二氧化碳、甲烷等七类温室气体的核算。2025年新施行的《上海市碳排放管理办法》进一步要求,纳管企业(如年碳排放超限值单位)需提交经核查的年度排放报告,而环评中的碳排放数据是报告的重要依据。
关键点:
哪些企业需同步提交环评报告?
环评报告并非所有碳足迹注册的强制材料,但三类企业需重点关联:
例外情况:仅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非配额管理)的中小企业,若项目无重大环境影响,可独立完成碳注册,无需额外环评。
企业如何协同处理环评与碳注册?
步骤一:数据整合
步骤二:平台化操作
步骤三:第三方协同审核
未强制要求环评的企业如何操作?
对于非纳管企业或小微主体,可跳过环评直接注册碳足迹,但需注意:
未来趋势:环评与碳管理的深度绑定
根据《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2025年后将推动碳排放强度纳入项目环评审批阈值,未达标项目可能面临环评不予通过的风险。同时,碳足迹数据库正与环评系统互联,形成“一企一档”的碳效档案,用于绿色金融、政府采购等场景。
行动建议:高排放企业应提前布局环评碳数据审计,中小企业可借力正金财务等专业服务机构,规划碳合规与认证的一站式方案,避免政策加严后的合规风险。